永康:从“用水难”到“水增效”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日期:2025-09-05 11:11:56 来源:​市水利局 作者:​永康市水务局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近年来,永康市逐步建立了水价形成、精准补贴与奖励、工程管护、用水管理等四项重要机制,为改革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永康市新增灌溉面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高分通过验收,成为全省41个县级单位中首个通过此项验收的地区。

永康市构建了“市-镇-村”三级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如成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完善“四项机制”,农业水价形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工程管护及用水管理机制。制定农业水价成本监审与核定管理办法,明确水价标准;设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激发农户节水积极性。

在工程管护上,实施标准化、物业化和村级用水小组管理,如杨溪、太平两个中型灌区通过省级标准化创建验收,山塘水库和规模灌区渠道实行物业化管理,末级渠系依托村级用水管理小组。同时,通过村级"八个一"全覆盖和"十四五"期间对176座泵站堰坝的提升改造,有效激发了村集体参与积极性,夯实了灌溉基础设施,让农户切实感受到改革成效。

据统计,截至目前永康市改革面积达25.43万亩,较2018年的3.86万亩增长6.6倍,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实施后,全市节水率超过10%,年节水总量达550余万立方米。以杨溪水库灌区为例,灌溉周期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4天,节水150多万立方米,腾出的容量可用于城市生活用水和生态补水。此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还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在灌溉保障充分的条件下,水稻亩均增产约5%,质明显提高。"唐先葡萄"等水果蔬菜品质明显提高。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同时,灌溉用水减少还降低了动力费和人工成本,农户灌溉费用下降约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