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2025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这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江河保护治理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为新时代金华水利工作指明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市水利局全面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意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化细化各项任务,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加快构建“浙中水网”,进一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水支撑。
坚持“高位谋划+重点攻坚” 筑牢“旱涝无忧”安全堤坝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项目为王,有序实施石马潭水库、安华水库(浦江部分)等水库新(扩)建工程,开展“千塘百库”除险清零行动,推进兰江、金华江等主要河流堤防建设,工程调度、监测预警等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水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下一步,一是提速骨干工程建设,谋划安地水库扩容、洞源水库扩容及金华江防洪治理等工程,全面提升金华市区“水库上蓄、堤防中挡、排涝下泄”能力;二是攻坚薄弱环节销号,加快推进市区厚大溪、孝顺溪和武义菊溪流域治理及横锦水库防洪提升工程,力争2025年底实现在册防洪薄弱环节100%销号;三是全面推进城市防洪达标,加快实施永康城防工程,力争2030年底前县级及以上城市50年一遇防洪闭合圈100%形成;四是常态化开展水利工程除险整治,谋划实施山洪沟治理项目,持续完善山洪灾害预警叫应体系,不断巩固水旱灾害防线。
坚持“统筹配置+节水优先” 提升“饮水不愁”保障水平
我市全面贯彻“十六字”治水思路,市域内水资源调配规模达1.2亿立方米,农村饮用水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区域性水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下一步,一是加强水资源保障,加快推进浙中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连通“金兰”“东义浦”“磐永武”3个供水组团,加快水源调蓄建设,谋划推进浦江县双溪水库、武义县八百水库等水源工程,力争实现县级以上城市水网连通全覆盖;二是实施金华节水行动,建立健全“亩均论英雄”、水资源费改税等制度,深化全市用水指标统筹管理改革,实施全市重点用水领域水效提升行动(2024—2027年),力争在2027年底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5%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20%以上。
坚持“全域推进+河湖长制” 绘就“人水和谐”幸福图景
我市不断强化系统治理、协同治理和源头治理,整体推进中小流域防洪安全、生态保护、管护设施、亲水便民设施和水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下一步,一是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协同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湖库“清四乱”、河湖清漂等专项行动;二是加快谋划申报东阳八达溪等省级以上生态共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磐安、永康等省级和婺城白沙溪、武义熟溪等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加快形成具有“浙中水乡、水润八婺”鲜明特色的全域幸福河湖格局;三是持续深化节水教育、水文科普、防灾减灾教育等水情教育,充分发挥水文化特色育人作用。
坚持“空间开放+优势转化” 激活“以水兴城”发展动能
我市深入践行问计于民、治水惠民,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功能融合、开放共享研究试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岸资源,撬动全流域美丽产业发展,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快速通道,积极发挥“水利+生态+民生”综合效益。下一步,一是修编《金华市本级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的规定》,同步研究水利工程开放共享路径;二是深挖水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实施白沙溪全域幸福河湖水文化融合、佛堂浮桥和古码头工程提升融合、端溪小流域生态治理-云在兮文旅融合等水文化与水工程融合项目,不断丰富水文化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积极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聚焦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滨水空间开发、水权交易等领域,研究制定水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等机制,将我市水生态优势转化为拉动当地消费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