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7月11日上午,义乌市水务局与交旅集团举行“低空+水利巡检”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无人机巡检启动仪式。标志着我市河湖智慧管理向“陆空协同、科技赋能”迈出关键一步,为深化河湖保护治理注入新质生产力。
科技赋能驱动河长制智慧升级,构建陆空协同巡查新格局
签约仪式现场,无人机从机巢腾空而起的第一视角实时画面通过大屏同步展示——这架搭载AI视觉算法的巡检设备正沿吴溪流域执行巡查任务,河道岸线、水面状态等高清影像实时回传至空天地一体化水利监测平台。此次合作以无人机巡检为切入点,融合AI算法与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全面升级河长制工作效能,构建“1+3+N”智慧巡河体系,以1个全域监测平台为底座,集成常态化巡河、应急响应、数据分析3大核心能力,覆盖河道、水库、山塘等N类应用场景。同时打造县级河湖智慧管护平台,联动全域监测平台,将识别发现的问题自动生成问题事件,通过平台开展整改闭环,彻底打破传统巡河“效率低、盲区多、响应慢”的瓶颈,形成“空中巡查+地面处置”的人机协作新型模式,助力义乌全域幸福河湖创建。
多元协同深化河长制实践,织密全域治水防护网
近年来,义乌市一以贯之深化河湖长制,持续深化河道治理与河长巡查,积极探索多元化巡河、智慧巡河,义乌市河长制工作已形成“公众参与+多方联动+数字赋能”的立体化治理格局。一是广泛动员公众参与,组建起超百人的“公众护水公益协会”民间河长队伍,每周通过手机APP开展“随手拍”巡查,今年以来累计上报涉水问题1000余件,处置率达100%;二是汇聚多方治水合力,各村社河道巡查员与村级河长形成“双轨巡查”机制,重点对交界水域、隐蔽河段开展“拉网式”排查,累计发现隐患24处,有效消除水域巡查盲点。三是深化科技赋能应用,计划通过加载AI识别模块,开展无人机“AI河长”巡河,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对水面漂浮物、岸线违建等场景的识别准确率超95%,让科技为基层河长“减负”、为河湖保护“增效”。
锚定“数字治水”目标,开启智慧河湖新征程
下一步,义乌市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完善“陆空结合、人机协作”巡河模式,推动无人机巡检与AI技术深度融合,结合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需求,进一步拓展智慧水利应用场景,预计年内完成吴溪佛堂段、大陈江(苏溪段)的全线无人机巡飞,建立高精度三维航测数据库;至2027年,将“AI河长”巡河系统拓展至铜溪、航慈溪、洪巡溪等24条主要河道,覆盖全市95%以上重点水域。同时,强化数据赋能,优化AI算法模型,形成“无人机发现问题-自动派单-处置反馈-成效评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闭环,助力全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此次签约既是义乌市落实“智慧治水”战略的重要实践,也是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下步,将全力推动“低空+水利巡检”模式落地,以科技之力重构河湖管护体系,为全省乃至河湖长制数字化转型提供“义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