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市河湖生态景观成为市民休闲热门之选。婺城区梅溪河畔杨柳依依,滨水绿道风景如画;金东区金漪湖骑行公园内,孩童畅享骑行之乐;浦江县翠湖碧波之上,泛舟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启动幸福河湖建设工程以来,我市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全市累计投入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资金14.96亿元,整治农村水系228.68公里,建成45个水美乡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提升至86.2%,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新图景跃然眼前。
河湖生态优势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我市走出了一条水生态价值转化的创新之路。
在浦江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以“255X”工程为抓手,实现了多元业态的深度融合,持续拓宽河湖生态价值的转化路径,成效显著。当地依托浦阳江、壶源江两大滨水产业带,精心打造了翠湖、金狮湖等5大亲水综合体,串联起5条主题游线及多个节点,构建起“创意+体验+共享”的滨水业态集群。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民宿、康养、运动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成功招引“水利+”融合项目36个,建成17个水文化载体。滨水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33.18亿元,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全覆盖,河湖生态红利充分释放。
同样,在金东区,以羊尖山水库、里源水库改造为核心,构建起了“三环会一心、四网织九景”的空间格局。依托金漪湖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金东区吸引了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6家科研机构入驻,培育出浙大网新科技产业孵化园、零跑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推动“水美经济”与“科创高地”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改革试点先行区,市本级梅溪流域通过综合整治,建成景观堰坝9处、贯通绿道28.6公里,带动沿线24个村庄创成A级以上景区村。2024年,该流域接待游客139.8万人次,创收1.64亿元,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沿线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义乌市则聚焦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生态价值转化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一方面,积极引进滨水项目落地,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文件,明确滨水空间的开发原则、共享方式等内容。同时,探索建立“多方参与、协同共管”的水域岸线开发运营模式,通过收益反哺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建设的良性循环,为河湖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我市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盘活水域岸线资源,全市已建成亲水平台20余处、水文化景观节点57个,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如今,河湖生态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重点深化水域岸线市场化运营机制,计划新增滨水产业项目25个,推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同时,通过持续释放治水兴水红利,打造更多“水美共富”示范样本,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水生态基底,让河湖真正成为推动城市发展、造福百姓的幸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