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读
武义县117座水库正经历产权“确权唤醒”行动。作为全国9个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之一,该县通过创新测绘确权、破解历史遗留问题、衔接金融资本,让水利设施从“静态资源”转化为“动态资本”。截至目前,全县117座水库中已有94座完成不动产权证办理,其中国有水库评估价值达50亿元,集体所有水库增值3.6亿元,水利资产正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2024年,武义被纳入全国水库不动产登记试点。针对水库用地性质复杂、建设年代久远等现实挑战,武义县直面历史遗留问题精准施策。县水务局联合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成立专项工作组,系统梳理1971年以来水库建设档案,通过卫星遥感测绘、实地勘察比对、权属争议协调等方式,逐库攻克确权难题。
章坑下水库的确权过程堪称破题样本。这座占地不足3000平方米的小(2)型水库,因1970年代建设档案缺失、用地边界复杂,成为确权工作的“硬骨头”。专项工作组创新运用国土调查成果,通过比对历年数据、补测关键区域,最终锁定2872.8平方米有效库区。2024年8月,章坑下水库领到了不动产权证。这是武义县办理颁发的首本集体所有权水库不动产权证,也是首本集体所属土地水利工程不动产权证。
水库不动产登记涉及范围广、技术难度大,为精准分类施策,破解登记难题,武义县拿出了“绣花功夫”。针对水库登记范围争议,通过历次国土调查成果确认水库用地是否为建设用地,并根据水库建造时间,分类分阶段处置。针对水库大坝等工程特点,在不动产权证书上详细记载大坝构筑物参数、典型断面图和平面布置图。对历来争议较大的水库水面入证问题,通过地形图形式记载常水位线和校核水位线以下区域,确保权属清晰。
此外,武义县还创新“扫码看图”,推出了“扫码看图”功能,将水库三维地形、构(建)筑物信息集成至不动产权证二维码,实现“一证一码”智慧化管理,赋能智慧管理。
改革成效正显现多重价值。27座国有水库确权登记至国有企业(武发集团)后,评估价值达50亿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企业承接重大水利项目提供资本支撑;67座集体所有水库确权后评估价值约3.6亿元,村集体资产实力大增,部分村庄计划以产权为抵押申请基础设施升级贷款。改革不仅厘清管理责任,更打通资源变资本通道,改变过去水库权责不清导致“守着资源没钱用”的状况,产权证也成了村集体的“绿色信用卡”。据了解,2024年武义已推动全县金融机构开发专项贷款产品,水利相关融资规模持续扩大。
“过去水库是集体资产账上的‘模糊数字’,现在成了能抵押、能评估的‘真金白银’。武义实践为全国水利资产确权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义县通过系统解决历史问题、创新产权登记模式、衔接金融资本市场,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目前,全县剩余23座水库确权工作正加速推进,水域经营权交易、生态价值核算等深度改革同步展开,水利资源赋能共同富裕的画卷渐次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