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社会力量参与河湖长制工作的义乌经验

日期:2024-06-07 09:29:49 来源:​义乌市河长办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义乌市下辖14个乡镇(街道),有24条市、县级河道,46条镇级河道,282位责任河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增加,人口集聚,干支流排水口数量不清、河长巡河间隔时间长、监管出现真空期、河道巡查员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逐渐显现,污水乱排、河道垃圾等现象时有发生。义乌市瞄准问题发力,发动社会力量,优化河湖治理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实现水清岸绿。

一、多维拓展社会力量,补足壮大河长队伍

1.组建“46+式”民间河长队伍,河长力量更强大。义乌市在抓实“行政河长”管理体系基础上,聘请46名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成员,作为专职“民间河长”。他们重点负责域内40条溪流,每周至少巡查一次,成为发现涉水问题的“瞭望哨”。在此基础上,动员群众自发参与称为“民间河长”(目前人数已达1000余人)。“民间河长”五年累计巡河15万公里,发现、解决问题2万余起,为河长制、五水共治工作作出重要贡献,有效解决“行政河长”监管力量不足、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

2.设立“14+式”公众护水监督员,涉水问题早发现。义乌市择优选取社会责任感强烈、业务能力过硬的人员,成立一支覆盖全市14个镇街的14人“公众护水监督员”队伍,并建立“12小时反馈、24小时交办、36小时整治”督查机制,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理。2022年,该队伍对全域小微水体和77条河流的入河排水口进行普查并登记造册,形成1030个排水口和1850口村内池塘的问题清单,发现其他问题2600余个。

3.打造“31+式”洋河长团体,护水有了“洋喇叭”。根据外商多的特点,义乌市组建一支31人的“洋河长”队伍,由来自巴基斯坦、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组成,每月至少组织1次巡河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50余次)。“洋河长”在运动散步中通过随手拍,将涉水问题上报河湖长制平台。“洋河长”故事被多家部、省、市级主流媒体报道,并在省“五水共治”文艺汇演中汇报演出。

二、制度化管理社会团队,确保工作规范高效

1.创新管理机制规范队伍行为。义乌市出台“公众护水”志愿监督员守则,建立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对申请聘用、职责任务等内容进行详细规定,有效规范“民间河长”的护水工作。同时,建立民间河长档案91份,实现精细化管理。

2.建立联动机制促进问题解决。民间河长、监督员等在开展河道日常巡护时,对发现的涉水问题通过公众护水平台及时举报,河长办根据举报情况及时安排整改。目前已有10万人注册使用公众护水平台,5.4万个涉河问题100%解决。

3.建立奖惩制度保障队伍运行。建立季度总结、择优培育制度,每季度对民间河长开展监督考核,失职的予以开除,截至目前共开除8名失职的民间河长;每年表彰一批优秀民间河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奖惩制度有效保障了民间河长队伍的优胜劣汰,培育出一批志愿护河骨干。

三、常态化开展社会活动,提高全民参与度

1.分类谋划,突出重点。“民间河长”突出河道巡查,提升巡河频率,每周发现问题2个以上;社会监督队负责监督应急任务和专业性强的事件,确保按规定完成相关任务;“洋河长”负责周边河道的巡查,以国际友人为对象传播治水护水好声音。

2.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开展河长制宣传进机关、进村社、进市场、进学校、进企业等“五进”活动,实现面上宣传全覆盖。举办亲子畅游“母亲河”等活动,寓教于乐提升公众护水参与度、积极性。

3.交流探讨,群策群力。针对基层河长、民间河长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开展交流探讨,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以河长日常巡河工作为素材,制作河长制工作宣传视频,成为经验交流材料;组建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高校专业调研队,开展一系列调研实践活动,为河长制工作提供意见建议、理清下步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