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城融媒、金华市五水共治公众号】梅溪十年变迁:从“治水”、“护水”到“兴水”

日期:2022-09-30 18:51:21 来源:​婺城融媒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文字版]地处“浙江之心”的婺城区,既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魅力十足的城市,也是浙江第四大都市区金华的主城区、核心区。站在“三江六岸”放眼远眺,水在城中,城在绿中,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百里江城风景画卷徐徐铺展。近年来,婺城区全力推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形成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等多维度相促相成的发展体系,婺城因水而生、依水而兴、护水而美,不少地方走出了一条人水和谐之路,美了家园、活了资源、富了百姓。

问渠那得清如许 甘为清波守春秋

梅溪是婺城治水工作的“见证者”与“经历者”,流域面积248平方公里,主流全长53.2公里。位于婺城区安地镇的梅溪沿途群山环抱,自然条件优越,走进梅溪,便是走进了一幅“山水游人乐”的画卷中。安地镇岩头村则坐落于梅溪河畔,走进村子,只见梅溪绕村而过,潺潺流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梅溪如今的美离不开护水员的努力。在这里,许多个清晨,当东方天际一抹浅浅的曙红逐渐明亮时,陈秋平便已经在他管辖的渠道上巡查了一趟。“趁早转一圈凉快些,隔了一个晚上没巡查,心里也不踏实。”今年58岁的陈秋平是安地镇岩头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梅溪岩头村段的一名“护水员”,有着十多年丰富的看水护水经验,负责从下傅梅溪桥至新水碓全长2.5公里的一段溪水看护。

每周,陈秋平都会绕河而行,常伴他左右的是一只水桶、一个夹子以及一件红马甲。当看到河边有垃圾袋、塑料瓶、碎纸片等水面漂浮物,或者存在河道“四乱”、妨碍行洪等问题时,他便随手捞起,用手机拍照上传,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则通过金华市河湖长制管理平台上报上级河长,从而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整改到位。

“我从2013年就开始当河长了,亲眼见证水质一点点好转提高。”陈秋平说,十年前,不同于如今的“美丽河湖”,梅溪还是一条无人问津的普通溪流,在这期间,河长制发挥了巨大作用。2011年,46岁的陈秋平任职岩头村党支部书记,并在两年后担任了河长一职,无论刮风下雨,陈秋平都得到河边走一走、看一看。“早年间巡河一圈要一个小时,现在随着环境治理工作推进,基本20分钟就能搞定。”被问及当河长的初衷,陈秋平表示在溪边生活了一辈子,对梅溪有着道不尽的感情:“就是想让咱们的家乡河更美,让村民更幸福。”

清淤建坝改面貌 治水护水美河湖

泛舟溪上,“草长平湖白鹭飞”;远眺见山,“屏风九叠云锦张”;近听闻水,“欸乃一声山水绿”;置身溪水,“胜似闲庭信步”……眼下,陈秋平走在梅溪旁,不禁感慨十年之间梅溪大有变化。“以前的梅溪虽然不是很干净,但承载了我们的回忆,也是当时村中为数不多的出入道。”陈秋平介绍,梅溪古河道穿村而过,记得幼时,小孩从梅溪上的土制堰坝走过,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光脚丫淌过去,跳丁步过梅溪。”因河床、河道以及堰坝低矮,一涨洪水便可将村子淹过。又因沿岸多有家禽养殖、苗木种植,存在“脏乱臭”等问题,孩子们也不敢下水游泳。

“现在很不一样了,多亏了当年的改造。”陈秋平笑说,多年来,河长制作为推进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抓手,在实践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2016年,安地镇全面启动梅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铁腕治水、全民治水为指导,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通过全力打造最美河流、有序推进排污整治、加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等多项举措,对梅溪进行全面整治。

另外,通过实施水系防护与防洪、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质保护与改善、文化保护与景观、土地综合利用与开发等五大建设工程,梅溪完成河道治理14.3千米,生态修复62.1万平方米,水质保持在II类以上,打造了一条集山水、文化、田园、诗意的城郊生态景观廊道,打通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2019、2020年梅溪更是连续被评为“浙江省美丽河湖”。

一对正在溪边玩耍的小夫妻说:“以前梅溪很脏、水很臭,经过治理,现在的梅溪不仅清澈见底,更是成了夏天玩水好去处!”如今,梅溪流域通过恢复和营造溪、湾、塘、滩、涧、湿地等不同的水系形态,28.6千米的绿道系统,让梅溪成为了一条集河道、堤防、堰坝、水闸、绿道、公园为一体的水利生态示范线、美丽乡村样板线、生态风景旅游线、休闲养生观光线,撬动全流域美丽产业发展。

清流碧水处处美 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溪弯弯、清水潺潺,灵动的游鱼、悠闲的游客,走在古风古色的廊桥上,桥上谈话声、奏乐声声声入耳,伴随着和煦的风,令人好不惬意。“这些年水环境变好了,玩耍的游客也变多了,尤其夏天傍晚,来溪里游泳的人就像‘下饺子’一样,我们也会提醒大家注意安全,不要在河边烧烤、洗车,乱扔垃圾。”陈秋平说,随着梅溪环境好转,生态旅游逐渐打开了梅溪沿岸乡村振兴的道路。

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游客们络绎不绝沿着梅溪绿道赏花观景,体验婺城扎染,听一听老金华故事,尝一尝桂花糕、上塘鱼,品一品当地特色美食等,“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景致尤为明显。“过去的岩头村是整个安地镇环境最脏乱差的一个村庄,也是出了名的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生态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去年村集体经济达到6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看着岩头村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陈秋平不免有些自豪。

依托秀丽的山水和厚重的历史人文,近年来,岩头村还吸引了婺州染坊、希桐琴箫馆等一大批“非遗”入驻,文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也搭上了“致富快班车”,办起了农家乐、民宿等一大批配套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共富路”。从最初的首家梅溪小院发展到如今20余家新业态农家乐、民宿等,梅溪已接待了游客百余万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超千万元。短短几年,梅溪沿岸的餐饮、民宿数量就翻了三番。

“水污则留污纳垢,水清流金淌银”。陈秋平说,岩头村立足生态优势,以水为脉,让河流、岸线、景观、道路与城市设施自然衔接、融为一体。如今,岩头村已然形成“青山环抱,客在画中游”的美景,成为“蓄水润村、引水入村、活水兴村”的浙中水乡。

来源:婺城融媒(记者 鲁杭燕 张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