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通南国 利泽八婺⑮】金鼎!“五水共治”的金华答卷

日期:2021-07-05 10:14:33 来源:​金华日报 浏览量:​
分享:
     

朗读

记者 孙媛媛 文

【引 言】

婺水泱泱,水利八婺。在金华,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和金名片。

漫漫7年治水路,金华人用魄力、智慧和坚持创造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5月18日,在全省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推进会上,我市捧回全省首次颁发的“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鼎金鼎。

连续3年夺得“大禹鼎”,才能换来一座银鼎;连续3座银鼎才能换来含金量最高的金鼎。这座沉甸甸的金鼎,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收获和喜悦,也是“五水共治”优异的金华答卷。靓丽答卷的背后,金华与治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① 顶层设计高标推进

2014年2月,金华日报社年轻记者管辰卉被抽调到我市新成立的治水办。同事们好奇地问她:这个部门是做什么的?“好像是治水。”彼时,26岁的管辰卉并不清楚自己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这个新部门在金华市区双龙南街818号,名叫金华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治水办。和管辰卉一样,当时有50多名来自全市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被抽调到这里。

水是生命之源,“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规格有多高?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下设多个部门的负责人均由相对应的部门一把手兼任。譬如,项目一部、二部和三部分别负责污水治理、防洪排涝和节水保供,其部门负责人由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和市建设局的局长担任。

何以如此高规格进行治水?时间回到2012年,我市地表水断面三分之一为劣Ⅴ类,三分之一接近劣Ⅴ类,仅有三分之一达到Ⅲ类水质标准。Ⅲ类水质,通俗地讲,就是可以游泳的水质。

治水,迫在眉睫。

治水办成立已7年,铁腕治水的决心和行动一以贯之。其间,肉眼可见的水质提升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幸福感;在这7年里,从铜鼎到银鼎,从银鼎到金鼎,一年一座的大禹鼎是在治水办的牵头下举全市人民之力共同治水的最好答卷。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这五项。面对复杂庞大的治水体系,金华细分目标,步步攻坚。2014年,首先开展“清三河”,基本消灭黑臭河、垃圾河;2015年实施“提水质”工程,全流域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断面;2016年推进“清淤泥、防反弹”,开展河库塘清淤工程,流域水质持续改善;2017年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同时开展浙中生态廊道建设;2018年则推进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19年将“河长制”提档升级……

小目标一个个顺利完成,不仅提前兑现“一年灭黑臭、两年提水质、三年可游泳”的承诺,还有不少治水的经验做法在全省和全国得到表扬,其中金华“治水十法”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批示肯定,“河湖长制”系列经验做法获国务院正向激励,成为全国十佳,是浙江省获此殊荣的唯一地级市。

因地制宜的生态治水法、跨域协同的联动治水法、做好垃圾分类的源头治水法……充满了创新和智慧的“治水十法”不一一列举,正如治水人的付出无法一一述说。

治水办成立至今,一批批工作人员前赴后继,当年青涩的管辰卉已从一名媒体人转变成了治水人。“最难的是头两年,夜里,每个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大家一起吃盒饭加班,精气神非常高涨。”管辰卉说,治水办墙上的标语是治水人持续奋斗的动力:今天事今天干再晚也是早的,今天事明天干再早也是晚的!

7年,在治水办,是一任接着一任干的传承精神;7年,在金华,有着全民治水的能动性和自觉性。

2 抓铁有痕 八婺争先

众所周知,全省“五水共治”的“第一枪”是在浦江打响的。治水7年,浦江也捧回了7座大禹鼎,并在全市各县(市、区)中首夺金鼎。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对于曾受水晶加工严重污染的地方,浦江实属不易。要眼前的经济效益还是要长远的生态环境?浦江人果断选择了后者。一时间,“为保卫家园而战、为浦江未来而战”成为全县上下共同的呼声。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浦江人以壮士断腕、绝地求生、重整山河的胆量和气魄,为全省治水“撕开了一个口子、树立了一个样板”。治水路上,浦江奋力奔跑,仅用1天就捣毁浦北村污染加工户94家,3天拆除关系复杂的高梅山200多亩“违建厂区”,4天拿下河山村违建水晶加工厂房38万平方米……自2013年5月开始,历经3年整治,浦江累计关停21520家污染水晶加工作坊,拆除了2.4万处违法建筑。

如今的浦江,“牛奶河”变身游泳池,小山村吃上生态饭,水晶产业通过聚集式统一管理也迎来了璀璨蝶变。全县从2012年的2.2万多家水晶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缩减到2020年的508家正规企业,产值从57.8亿元稳中上升至60.9亿元。浦江已然铺展出了人水和谐新画面,处处闪耀着“生态红利”。

“五水共治”,在源头上把控排污尤为重要。走进义乌市义亭镇姑塘工业园区,黑色的污水管、绿色的雨水管一清二楚。这样的雨污分流模式,义乌早在2016年就已实施,成为全省典范。在义乌市工业污水零直排区,做到了管网全覆盖、雨污全分流、面源污染全管控、设施运维全常态、园区河道及小微水体水质全达标。

在没有相关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义乌全市2870家用地企业在半年内就基本完成了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这样的义乌速度不得不让人赞叹。

“姑塘工业园区是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的试点区块。”义乌市治水办该项工作负责人何强介绍,“当时我们组建了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8个工作组,企业主也很配合,一个月后效果显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顺利完成改造。”

试点的成功给义乌全市铺开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树立了极大的信心。2016年5月,义乌以宗地企业为单位,全面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明确政策、做好服务、层层监督、严格验收,5个月后,义乌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基本完成。

在重污染企业的治理上,义乌更是毫不手软。在严格的整治标准之下,作为重污染企业的浙江思源纺织有限公司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并集聚一批同类企业入园,蝶变成义乌市第一家丝网印刷小微产业园,并成为全省重污染企业治理的样板。

治水路上,这样的创造性案例在八婺大地上不断涌现。东阳市提出“不砍树木,不准取沙,不搞覆盖,不截弯取直”的“四不”生态治理理念,不仅提高了河道的生态防洪能力,还保持了水系连通,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金义新区(金东区)整治孝顺溪,把清出来的淤泥就近堆成小岛,岛上种满桃花,修建游步道、休憩小亭等设施,既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土壤肥力,又打造出美丽景观。

永康市则引进建筑垃圾处理公司,日均消纳处理固废垃圾1000多吨,处理污泥50多吨,处理后的产品平均市场售价30多元/立方米。政府不花一分钱,就将建筑垃圾和污泥“变废为宝”。

③ 民心所向 众志成城

6月的夏日,武义县新宅镇菊溪新宅段,空气清新,碧波荡漾。菊溪桥上,老人推着童车乘凉,一派安宁的和美乡村景象。祥和的画面里,有两人沿河道弯腰细细查看,其中一人举起手机拍照,另一人翻开本子做记录。

这两人,一个是退休教师颜广旭,另一个名叫钟荣。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武义县“五水共治”监督员。“双坑溪溪里村段有垃圾,请交办清理。”钟荣将相对应的照片发到县治水监督组工作群。“已交办。”很快,县治水办工作人员便在群里回复。

“不是交办了就好了,过几天我们还要回头看。”钟荣把该点位记在本子上。翻开他的工作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全县各处水域的监督情况,包括监督时间、具体位置、整改情况和监督人姓名。这样的本子,他已记了满满五本。

时间回到2016年,当时的武川论坛上,网友“百草居”和“治水人”很活跃,常常在论坛上议论县域内的环境问题。同年,武义县治水办在社会上招募了十几名“五水共治”监督员,公益监督全县水域情况。就这样,颜广旭和钟荣一见如故,原来他俩就是“百草居”和“治水人”。

这些监督员来自各行各业,钟荣是组长,他根据属地管理制分配组员进行“五水共治”监督,并要求每人每月至少巡查4天,而他自己则几乎每天都在巡查的路上。

钟荣每天早早地做完本职工作后,就骑上电动车,拿上pH试纸和记录本出发巡查。“全县的水域都在我们的巡查范围内,包括河流、水塘、排水口甚至化粪池。”钟荣工作认真负责,几年来,他不分酷暑寒冬,走遍了全县大大小小的河流、水塘,对各处的水质和排污情况了如指掌。

一次,电动车在山路上没电,钟荣愣是推着电动车走了20公里才回到家。为了更好地巡查河流,今年年初,他买了一辆新能源小车,更新装备,继续行驶在水域巡查的道路上。

在钟荣的带领下,组员们个个尽心尽责。有的工厂排污口藏得深,他们就割掉杂草探个究竟;有的企业想趁暴雨天排污水,他们就整晚整晚蹲守直至天晴;对于交接段面的水域,他们格外重视,努力不让污水流入下游……

做“五水共治”监督员有时吃力不讨好。“看见河道清澈干净就足够了,绿水青山饱眼福就是最好的待遇。”钟荣说,“监督员没有一官半职,说话还能管用,县委县政府和治水办的支持是我们强有力的靠山。”

“武义的五水共治工作离不开监督员的认真负责和无私奉献,我们要努力保证他们的监督能落实到位。”武义县治水办综合组组长韩彩红说,治水办给他们发了监督员证,组织学习和表彰。他们来自民间,却是治水“正规军”。

像这样来自民间的治水力量在我市各县(市、区)均能看到。各地各单位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优势,组建志愿者护水哨兵团、巾帼护水队、市民监督群等团体,发动群众参与治水。与此同时,还发挥老年协会、调解会等村级组织作用,增强群众自治意识和能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方式让八婺大地形成了全民治水的强大合力。


金华治水大事记

□ 孙媛媛

2014年决战“清三河”“灭黑臭”

清理河沟4500余条、6289公里,清理库塘3200余座,掀起全民治水热潮。

2015年决战“提水质、治劣Ⅴ”

整治六大重污染行业,关停水晶加工在内的低、小、散、乱企业4.8万余家,整治拆除畜禽养殖场1.64万家,削减生猪存栏300余万头。

2016年决战“清淤泥、防反弹”

围绕“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目标,实施“千河万塘”清淤工程。全市断面水质首次100%达到Ⅲ类,实现“三年可游泳”的阶段目标。

2017年决战“小微水体剿劣”

首创“提、截、销、治、清、修、智、打”八步法,开展全域乡镇支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3578个小微水体剿劣任务首批通过复核验收。

2017年决战“浙中生态廊道建设”

建成一条主廊道、两大闭合圈、三个主节点、四大名品牌、十大功能专区,绘就一幅“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水韵画卷。

2018年决战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建设

以“两个率先”和“争当排头兵”的姿态,推动治水的本源治理,成为全国首批12个达到治理目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100%的地级市之一。

2019年决战“河湖长”、“四化”建设

成为全国十佳、全省唯一获国务院正向激励的地级市。

2020年决战“金鼎”

截至2020年底,全市43个水质考核断面连续48个月保持100%Ⅲ类以上。金华出境断面(将军岩)水质10个月达到Ⅱ类。8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保持100%达标,4个Ⅰ类、4个Ⅱ类。全市42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73.5万吨。

7年来,金华立足基层、因地制宜创造了许多治水的好做法,先后承办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全省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现场会等省部级现场会12个,百余个治水经验做法获国家领导、省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金华“治水十法”得到张高丽批示肯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做法全国推广并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河湖长制”系列经验做法获国务院正向激励;“两定四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得到袁家军批示肯定,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连续跟踪报道;生态洗衣房做法引发农村洗衣革命,被车俊肯定为“治本之策”;全域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激发了治水活力,环保部全国通报表扬;深化生活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创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成为全国节水的“金华模式”;推广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金华标准”,主要指标达到地表Ⅲ类水标准;实现东阳—义乌、浦江—义乌、金华市区—兰溪、磐安—永康的协同供水,为金义新区一体化和城市群共建共享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