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07000025927244/2019-00108
2019年全市水利工作要点
市水利局
2019-07-01
主动公开
朗读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市水利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准确把握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深入贯彻“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抓重点、创亮点、防风险、守底线,当好新时代金华水利答卷人。
一、聚焦水利工程补短板,提速实施六类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紧扣“聚焦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的工作要求,全市计划完成水利投资29.2亿元,提速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美丽河湖”建设、库塘闸除险加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利数字化转型等六类工程,着力补齐水利工程体系短板,提升都市区防洪水保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1.提速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着眼解决金义都市区防洪排涝问题,加快推进金华江、衢江、兰江等主要江河治理和干堤加固工程,加快形成分级防洪闭合圈。建立“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协调机制,加快市本级金华江治理二期工程、兰溪市钱塘江堤防加固工程建设进度,完成年度投资4.5亿元;加快磐安县流岸水库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完成可研批复并开工建设;加快义乌市双江湖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完成可研批复。深化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城防”建设,实施婺城区金华江、义乌市义乌江、东阳市南江、武义县武义江等干流堤防达标提档工程,全市新开工“美丽城防”干流达标提档工程30公里,加快推进续建工程进度,力争完工70公里。加强重点区域防洪保供排涝能力建设,配合做好九峰水厂引水管道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婺城区雅苏排涝泵站闸新建工程、兰溪市城区防洪标准提升应急工程,继续推进永康北部水库联网工程,完成黄坟水库扩建工程。
2.提速实施“美丽河湖”建设工程。大力推进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市区梅溪、通园溪(一期)等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金东区八仙溪、东阳市白溪等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完成治理河长30公里,切实提高中小河流防洪排涝能力。扎实推进小流域水系激活,继续实施河湖库塘生态清淤,完成清淤65万方,促进水环境持续改善。加强江河源头保护,扎实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市本级茶园、黄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推进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低丘红壤治理项目,全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7平方千米、低丘红壤治理开发面积1150亩。拓展“美丽河湖”创建范围,研究完善评定标准,高标准创建“美丽河湖”10条50公里。
3.提速实施库塘闸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组织实施病险水库存量清零行动,开工建设水库加固工程20座,完工12座。加大水库安全鉴定力度。深入实施大中型水闸提档改造工程,扎实推进金东区国湖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义乌半月湾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深入推进山塘综合整治,完成整治28座。
4.提速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以有水喝到喝好水为目标,以建设和管理提标为着力点,聚焦城乡居民饮水“同质、同标、同服务”,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以城市管网延伸为重点,大力发展规模化供水,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进村到户要求,全年完成达标提标48.2万人。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6月底前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县级统管长效管护机制,建立以县为单位的管护机构,或明确水务公司,对县域内农村供水工程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努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5.提速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完成安地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设和金兰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婺城区乌引灌区、东阳市南江水库灌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到2023年全市建成10个节水型、高效型、信息型、生态型的现代化灌区。
6.提速实施水利数字化转型工程。根据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统一部署,加强统筹谋划,制订完善《水利业务需求分析报告》和《金华水利数据化转型方案》,完成全省水利专网整合市级节点、市本级水利系统网络连通工程建设。加强水文监测站网、洪水风险图、山洪灾害防治、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监测、监视、监控覆盖率。加强水利数据资源规划、采集、存储、共享,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水利信息存储、传输和安全保护能力;加快推进市级水利数据资源整合共享,打通数据壁垒,增强水利信息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行业监管方面的应用。
二、聚焦水利行业强监管,深化落实五大举措,进一步提升强管理优服务水平
按照推动水利行业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的工作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深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河湖水域管理、小水电绿色改造、依法从严监管等五大举措,突出抓好对水利工作全链条的监管、对涉水涉河涉湖行为全方位的监管,逐步形成水利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
7.深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贯彻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深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组织开展节水评价工作,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加快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完成第二批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兰溪、浦江)创建,创建节水型灌区、公共机构等各类载体90家以上。加强水文水资源监测,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以武义县为试点探索建设县域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水资源信息“一张图”,建立水资源管理空间数据体系。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制度,完成第三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继续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完成2018年度省市考核工作。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良好氛围。
8.深化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持续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按照“同步创建,分步验收”的要求,全年完成280处水利工程创标;市本级中型水库注重从环境提升、设备设施提标等硬件和完善制度、人员培训等软件着手,进一步巩固创标成果。基本建立明确管理责任、资金保障、运行维护和行政监管“四位一体”的水利工程长效管护机制。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构建分级分类管理的水利工程行政监管体系。加强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管理,开展小型水库安全度汛督查检查,确保水库“三个责任人、三项重要措施”落地见效。加快推进河道治理项目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验收进度,2019年完成80个历史遗留已完工未竣工项目的验收工作,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9.深化河湖水域管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认真落实全国河湖执法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深化“无违建河道”创建,对全市31条、453公里县级河道实现存量涉水违法建筑得到有效处置、新增违法建筑及时制止。贯彻落实《浙江省水域保护管理办法》《金华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加大河湖监督管理力度,开展水域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水域保护。加强河道岸线空间管控,组织编制市本级河道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累计完成县级河道划界1260公里,力争完成县级以上河道划界工作。
10.深化绿色小水电站创建。加快推进绿色小水电站创建三年行动计划,争取获省水利厅推荐参评全国绿色小水电站8座以上。严格落实水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指导有关县(市、区)开展长江经济带审计问题、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对已建353座农村水电站开展综合评估,列入整改类、退出类电站制定“一站一策”清理整改实施方案,切实解决小水电生态环境影响问题,促进小水电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11.深化依法从严监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扎实推进《全员学法用法案例批注共享本》制度和“线上”学法模式,让学法用法成为日常工作习惯。加强水政执法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双随机”抽查机制和水利执法体系,强化执法结果运用。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监督,全面落实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开展全市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天地一体化”监管工作。加强涉水执法力度,巩固市区地下水整治成果,依法严肃查处偷采地下水、违法启用已封深井等行为,严厉打击向河道、水库、渠道内乱堆、乱放、乱占、乱建等违法行为,通过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形成震慑,起到警示教育,保障正常水事秩序。加强面上水利项目建管,做好面上水利建设与发展资金省级专项核查迎检和整改工作。完善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深入推进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持续推进施工安全等专项治理,杜绝重大质量与安全生产事故。完善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聚焦同心共建都市区,重点抓好四项工作,进一步夯实共建共享工作基础
围绕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强化顶层设计,重点抓好水利项目谋划与储备、都市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水旱灾害防御等四项工作,推动解决金义都市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的水利难点、堵点,提升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的水利保障能力。
12.抓好重点水利项目谋划与储备。围绕打造大花园大景区的目标要求,统筹考虑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协调处理好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在水资源配置、水库除险加固、水系激活、“美丽河湖”创建、提升三江六岸滨江带、建设综合水利枢纽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谋划一批补短板效果明显、事关全局的重大水利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以上规划。积极推进兰溪泉满山、兰溪东湖(扩建)、浦江双溪、磐安虬里等中型水库和着力解决山区局部水源不足的小型水库前期工作。完善水规划体系建设,及早启动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研究,组织编制“水润婺州城”水系连通规划,适时修编水资源综合规划。
13.抓好都市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高度重视解决都市区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突出问题,按照“一源一备”“多源互备”“联网联供”的供水保障要求,从保护、调度、节约、挖潜、外引多方发力,进一步优化都市区水资源配置,提出近期统筹解决部分区域缺水问题、中远期统筹解决都市区供水规划思路,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谋划工程支撑措施等,形成区域同城化、金义一体化的水资源统筹配置方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库区巡查机制,加大禁泳禁钓劝导力度。
14.抓好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省市机构改革部署,完成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和“三定”方案编制报批,按照要求完成人员转隶和机构设置等工作。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水利改革,按照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行部门间办事“最多一星期”限时办结制;总结永康市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防洪影响评价“三合一”水影响评价试点经验,积极推广区域和项目水影响综合评价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农业水价改革方式,制定和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完成改革面积130万亩。加快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完成中期评估;复制兰溪—建德跨区域联合治水模式推广至衢江、永康江、白沙溪等流域。
15.抓好水旱灾害防御。认真落实水旱灾害防御职责,加快编制流域洪水风险图,推动洪水风险图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深化水文与气象合作,运用气象预报成果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完善金华江等干流洪水调度方案,优化全流域上下游联合调度机制。组织开展水利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抓好重要堤防和重要水利工程设施巡查防守,抓紧修复水毁水利工程设施,做好汛前物资储备,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密切监视水雨情、工情和天气变化,修订完善水库等水利工程调度规程和控制运行计划,做好突发水旱灾害事件预警防范。提前开展重大洪涝灾害研判,完善抢险技术方案。严格执行各类预案,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四、聚焦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三优”机关,进一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形成山清水秀的优良政治生态、百舸争流的优良工作氛围、一清如水的优良廉洁文化。
16.着力加强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水利工作的实际行动之中。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铸魂补钙,厚植理想信念。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水利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扎牢织密从严管党治党制度笼子,持续推进清廉水利建设,强化党的建设,以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为载体,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始终筑牢担当干事思想根基,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格选人用人标准,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在深入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革任务中培养、发现干部,建设高素质的水利干部人才队伍。加强水文化建设,完成金华水利博物馆工程建设,加快馆藏布设和水情教育基地建设。
17.着力加强纪律建设。健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严格按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全面梳理修订办文办事办会等各项内控制度,严格规范流程,提高机关服务效率。进一步完善日常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述职述廉、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完善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坚持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配合,持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抓具体,及时“扯袖子、敲戒尺”,防止小毛病演变为大问题。着力构建真管真严机制,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落实越往后执纪越严的要求,对违法违纪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落实“一案双查”“三个一律”,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
18.着力加强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全市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扎实开展“扛责任、强担当、治顽症、促发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优化服务大走访、工作实绩大比拼、金华精神大践行、“四不”(不担当、不作为、不规矩、不适应)问题大整治、机关效能大提升、隐形“四风”大纠治,务必在破解难题、补短板强监管、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真管真严、零延误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严控增量上见成效,选树正反典型,全力打造金华水利铁军。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及省市具体办法,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进一步改进水利宣传工作,注重总结提炼创新做法、典型经验,用好一网一微宣传平台,持续营造推动水利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